2021北京各区一模《红楼梦》汇编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各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月考作文例文《高处与低处》《不一样的生命姿态》
北京市2021届西城一模议论文《潮流中的多数与少数》例文12篇
2021北京各区一模《红楼梦》汇编
2021东城一模
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共5分)
17.有评论者认为,贾宝玉的叛逆性表现在他对少女们的同情、尊重和一往情深。请从原著中分别举出三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
2021西城一模
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6分)
16.《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充分体现了贾府内外的种种矛盾。请从元妃省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这三个事件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该事件能体现哪两种矛盾。(6分)
16.(6分)略
【评分参考】6分。两种矛盾,每种3分
2021朝阳一模
17.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5分)
鲁迅评价《红楼梦》时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呼吸领会之者,唯宝玉而已”,你认为宝玉“领会”到了什么?请结合一处情节简要分析。
17.(5分)【评分说明】观点2分。联系情节分析3分。
2021海淀一模
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6分)
16.《红楼梦》中,空空道人担心石头上的故事“世人不爱看”,因为故事写的不过是“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小才微善”的意思是,有点小才情、小长处。你是否同意用“小才微善”来评价宝钗、探春和王熙凤呢?请从三人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说明理由。
16. (6分)
答案示例一:
我认为用“小才微善”来形容王熙凤是合适的。王熙凤确实有一定才干,比如在协理宁国府时,短时间内就把混乱的局面整肃干净,将大事小事安排得井井有条。但作为家族的经营者,王熙凤缺乏长远目光,秦氏临终托梦,告诉她避免家败之法,但王熙凤并未及时采取措施,最终错失了宝贵的时机。可见,王熙凤的理家之才只可算小才能、小长处。
答案示例二:
说几个女子“小才微善”,是曹雪芹故意为之,以此反映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一般看法,实则不然。以宝钗为例,她博学多闻,为宝玉介绍戏文,替惜春开列画具;她诗才不凡,所作螃蟹咏、柳絮词令人称赏;她运筹帷幄、人情练达,以儒家“义利观”指导大观园改革。可见宝钗实为难得的全才,故以“小才微善”来评价不够恰当。
2021丰台一模
21.宋人知雪,以雪构建了大宋独特的雪文化;雪芹喜雪,以雪为《红楼梦》锦上添花,《红楼梦》书中,曹公或以雪营造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或直书雪中雅事,烘托人物形象;或以雪入诗.展示丰富寓意……请选择以上一个角度,概述与雪有关的内容,并加以分析。
21.(5分)答案提示:推动情节发展:“第四十九回、五十回”,一场大雪引出宝玉寻梅、宝琴披裘立雪、芦雪庵即景联诗、史湘云割腥啖膻等情节。
烘托人物形象:妙玉以梅花雪烹茶——高洁,史湘云赏雪啖膻――豪放。
展示丰富寓意:《飞鸟各投林》中“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隐喻结局。
【评分标准】共5分。概述原著相关内容,3分;分析,2分。
2021石景山一模
根据要求,完成第 17题。(共 5分)
17.在《红楼梦》第二回中,冷子兴曾转述过贾宝玉的"男女观"∶"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你是否同意宝玉的上述见解?请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简要说明。(5 分)
17.【评分标准】结合人物姓名表明态度1分,列举相关情节 2 分,说明看法2 分。
2021房山一模
根据要求,完成第 17 题。(共5分)
17.红楼梦曲《乐中悲》中写到,史湘云“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请结合原著中的具体情节印证上述内容。(5分)
17.【参考答案】“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是指湘云心性豪爽。如:她与宝玉、平儿等在芦雪庵烧鹿肉,挥拳拇战、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甚至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觉(醉卧芍药荫)等都表现出了她心性豪爽。(或:身着男装,大说大笑不拘小节;劝宝玉走仕途经济,被斥为混账话,但她也没放在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喻指湘云胸怀光明磊落。如:她为邢岫烟打抱不平,要找欺负她的丫头、婆子算账,颇具有侠女风范,体现了她光明磊落。(或:心直口快,说小旦像黛玉,不怕得罪黛玉和宝玉;即使自己经济拮据,也慷慨大方地要求做东。)
【评阅建议】5分。对《乐中悲》中两个句子的解读各占1分,举例印证各占1分,语言组织与表达占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021平谷一模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共5分)
17.脂砚斋在评价《红楼梦》人物时说“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意思是说有缺陷的美人,才是真正的美人,活的美人。请从《红楼梦》中选取一个人物,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7.(5分)指出缺陷2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
2021密云一模
17.《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众人为宝玉过寿开夜宴,占花名为戏,所抽中的花签均与抽签人十分契合。宝钗为牡丹,配诗“任是无情也动人”;黛玉为芙蓉,配诗“莫怨东风当自嗟”;李纨为老梅,配诗“竹篱茅舍自甘心”。请从中任选一人及其代表花朵,结合原著对其配诗进行解读。(5分)
17.略。(提示:开放性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无论选择哪一人,都应找出花与人的共同点,再结合原著,从人物的性格、命运等方面作答)
(5分。花与人的共同点,2分;结合原著,1分;分析,2分)
《红楼梦》中的雪
内容摘要:《红楼梦》中多次写到了雪。雪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道具或场景来充当书中故事情节的背景,作为推动情节展开的重要环节,而且成为一种隐喻、象征、符号,成为书中一个重要的意象。书中的诗词一共写到雪19处。而在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中,雪推动了情节的展开,并是贾府由盛而衰的转折;在护官符里,“丰年好大雪”,这里面的雪是指四大家族中的薛家;“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则是作者为《红楼梦》一文既定的大结局的意象。
一、 《红楼梦》写了多少雪
《红楼梦》中,共写到雪字293处(前八十回154处,后四十回139处),其中关于雪的诗词文赋19处,带有雪字的回目3处,名字带雪的人物3个,带雪的地名1处。
(一)带有“雪”字的回目
《红楼梦》书中直接以“雪”出现的回目一共有三处,分别是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和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二)名字带“雪”的人物
书中共有带雪的名字三个,一个是书中直提到的作者曹雪芹,一个是黛玉自家中带来的丫头雪雁,另一个是宝玉的小丫头茜雪。
雪雁是黛玉家中带来的小丫头,在书中似乎不甚重要,还不如后来贾母配给黛玉的鹦哥(紫鹃)戏份重。但雪雁在文中自有她的地位,她是黛玉的影子。而作者曹雪芹把这个直接带“雪”的名字给了黛玉的丫头,也可看出作者对黛玉的重视。正如脂砚斋对此名所评:“新雅不落俗套,是黛玉之文章也。”下面又评点珍珠、琥珀、鹦哥、鸳鸯是贾母的文章。每人为丫环婢女取名,自然带着各人的修养、爱好,而黛玉作了“雪雁”这样的文章,也正是其自身的写照。
如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黛玉替宝玉说的一个酒令:“落霞与孤骛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 这是鸿雁来宾。”这折足雁,正是黛玉自幼丧母、寄人篱下的形象写照。而雪雁这个名字,雪中孤雁,也正象黛玉身世一样。
雪雁最重的一场戏,竟是宝玉迎娶宝钗的时候,她在旁边扶着宝钗,以致使宝玉误以为娶的是黛玉,糊里糊涂入了洞房:“宝玉见新人蒙着盖头,喜娘披着红扶着。下首扶新人的你道是谁,原来就是雪雁。宝玉看见雪雁,犹想:‘因何紫鹃不来,倒是他呢?’又想道:‘是了,雪雁原是他南边家里带来的,紫鹃仍是我们家的,自然不必带来。’因此见了雪雁竟如见了黛玉的一般欢喜。”
而后,雪雁也在黛玉死后不久,被随便找了个小厮配出去了。正因她是黛玉的影子,人已没了,影子又怎么会有呢?
而茜雪,红色的雪,看似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第八回因一杯枫露茶而被宝玉赶了出去,再无下文。
但这主要是因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佚失而造成的。据刘心武先生研究,在第二十回脂批有一段文字称: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脂砚斋看见过。刘心武在《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四讲中谈到:“在狱神庙这一回,有大段文字,茜雪成为那一回的主要人物要出场的。……在另一回批语中,又写道,告诉大家,茜雪的事曹雪芹已经写出来了,就是在狱神庙这一回故事,就是后来贾家彻底败落以后,贾宝玉跟凤姐都锒铛入狱了,关大牢里了。……这时茜雪就出现了,而且小红也出现了。……她们去干吗?去安慰宝玉,去救出宝玉,关键时候这种人就站出来了,很重要的情节。”显然,茜雪不计前嫌,成了宝玉落难时的恩人。
可见,两个名字带雪的丫头,一个是黛玉的丫头,一个是宝玉的丫头,一个是黛玉的影子,一个是宝玉的恩人--曹雪芹是随随便便把带雪的名字给笔下的人物吗?显然不是。可见其对“雪”的重视。
(三)带“雪”字的地名
书中有一处带雪字的地名,便是即景联句的芦雪庵,元妃省亲时曾题写的“荻芦夜雪”的匾额。
(四)带“雪”的药方
薛宝钗在众人眼中是个冷美人,奇的是她服的一种药,名曰“冷香丸”。而这冷香丸,偏偏是要治她从胎里带来的一种热毒。这个方子中就包含雪: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方子中不仅有性寒凉的白牡丹、荷化、芙蓉、梅花,(花是白的冷色,花蕊更添寒凉),更有雨露霜雪四种寒凉之水,药和水都在十二分之多,平时埋在性凉的梨花树下,服时还要“用十二分的黄柏煎汤送下”,黄柏是一种降火去热毒的苦寒性药物,这就可以看出,宝钗的热毒竟到了何等地步。而这样的药仍不能根治她的热毒病,只能在病发的时候吃一丸下去,暂时缓解症状。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宝钗实际上是个外似冷而内极热的有心人。
薛宝钗外很冷,冷的象雪;内极热,热到生毒。这正是曹雪芹对这一人物的总体定位。在第二十一回,因袭人说不满意宝玉在黛玉处梳洗过了的话,宝钗心中就暗忖:“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 倒有些识见.'宝钗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这样的套问、窥察的心思,恐怕比凤姐也有过之无不及吧?再有,她在为湘云设计螃蟹宴时,知道“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连多一半的人的饮食嗜好都知道,可见其平时有多么“留神”。而袭人想让湘云替宝玉做双鞋,宝钗又说湘云在家里自己的活都做不过来,这一结论是她“近来看云丫头神情”、“想其形景来”而得出的结论。其心思缜密、内热之状无可遁形。
(五)带“雪”的饮品
前文提到,《红楼梦》一书中直接用雪作回目的一共有三处,其一便是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这一回文字,作者主要是写“云空未必空”的妙玉,而顺手也写了饮茶之器与烹茶之水的奇文妙论。其捧与贾母的是成窑的五彩小盖钟,后因刘姥姥也用这个吃了茶,就嫌弃不肯收了。其他众人用的是官司窑脱胎填白盖碗。而给宝钗和黛玉用的都是古玩奇珍,是晋玉恺珍玩的“分瓜瓟斝banpao”,给黛玉用的是“点犀”,而“将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这既显示了对钗黛二女的特别欣赏,又透露了她对宝玉的不一般。因此后文才有宝玉与她槛内槛外人的酬答,以及踏雪访妙玉乞红梅。可她偏又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 我是不给你吃的。”而烹茶之水也是很有讲究,给贾母等人用的是“是旧年蠲的雨水”,而黛玉问道她们喝的“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 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曾评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又有人在《煎茶水记》里假借茶圣陆羽之名评定天下之水前二十名,评雪水为二十。因前十九名都是各地的山泉、江流,那么在妙玉所能取得的水源中,无疑是天上水最佳了。曹雪芹在这里也论雪水烹茶胜雨水,在后文宝玉的四时即事诗中,又写道:“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即时烹”,对雪水烹茶却是情有独钟,此处又别出心裁地创造了“梅花雪”,当真是千古奇文。
而又因此篇文字十分巧妙地点出了妙玉的为人:对黛玉和宝钗本是另眼相看,却因为黛玉不懂雪水的妙处而称其“竟是大俗人”;正合了红楼梦曲中《世难容》对其的评价:“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对宝玉明明青眼相看,把自己的杯子给他用,又故意说是看了钗黛二人的面子,其言其行,真的应了“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判词。
二、 《红楼梦》诗词曲赋中的雪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历来引起众多红学家的关注。曹雪芹善于运用诗词来表达书中人物的才华和命运。红楼梦中关于雪的诗词曲赋也很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雪来描写、隐喻其他事物,另一类是直接对雪的描写。下面试分文体不同来列举数例。
(一)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在书中第四回出现的护官符,通过门子的口,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权势、富贵道了出来。“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这里的“雪”是谐音,主要代指薛家,也即小注中所云:“紫薇舍人薛公之后”。但“丰年好大雪”同样将四大家族的权势熏天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强抢民女、打死人的薛蟠就是“丰年好大雪”的“雪”,所以贾雨村就徇私枉法、乱判此案了。
(二)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薛宝钗姓薛,“薛”、 “雪” 谐音,即“雪”的意思。书中凡是涉及到薛宝钗的判词、曲子等,均有一个“雪”字。贾母带了刘姥姥众人游大观园,到了宝钗的住处,见她的房屋如“雪洞一般”。更在第六十五回,通过兴儿之口介绍道:“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还说不敢出气儿,是生怕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薛宝钗完全成了一个“雪堆出来的”雪人儿了。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与黛玉都是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页上的人物。正册“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可叹停机德”,是说宝钗贤淑之德。《后汉书》中的乐羊子妻,有贤妻良母品德,因丈夫辍学,就割断织布机上的绢,以此为喻,劝丈夫不可中途放弃。自《红楼梦》初一问世,传抄争阅中,便有人喜欢黛玉,有人偏爱宝钗,争执起来,甚至会怒目相向,“几挥老拳”。但宝玉却不欣赏这种贤妻良母型的德。
而判词中所说“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却不仅仅是谐二人姓名之音,更是说二人所处非地:玉带是荣华宝贵的象征,却挂在枯木林中,说明黛玉终于未能和宝玉结成良缘;而金钗埋在雪里,也暗示了宝钗终为宝玉所弃的结局。
(三)红楼梦曲
[终身误]曲中唱道: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里对宝钗的评语是“山中高士晶莹雪”,而宝玉却“到底意难平”。红楼梦曲是曹雪芹对书中主要人物的身世结局和对她们的评论。这首曲子既预示了最后宝玉是娶了宝钗、举案齐眉,而终于还是“意难平”、“终不忘”,最后弃之出家。
《红楼梦曲》在形式上是个全新的创造,正如蔡义江在《红楼韵语》中指出的:“清乾隆时编有《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一书,收北曲曲牌计五百八十一个,其中并无《终身误》、《枉凝眉》、《恨无常》等等。可见这里十二曲的曲牌名和格式,完全是曹雪芹根据人物特点和命运,自创自拟的。” 而“终身误”,不仅是说宝玉的终身被误,没能娶到“世外仙姝寂寞林”;更是宝钗的终身被误:虽然嫁了宝玉,但最后空闺独守、寂寞终生。
(四)以雪喻人文赋
在历代的古诗文中,以雪喻人本是极寻常之事。但在红楼梦中,作者还是非常审慎地运用这一比喻的,在书中的文赋里一共出现了两处,都是用在作者倾注了无限感情的人物身上。
1、 警幻仙姑赋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描写“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的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时,有一篇精美的文赋,其中写到:“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还有“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警幻仙姑是宝玉口中的“神仙姐姐”,又掌管着人间的风月,自然是作者笔下高不可攀、仙风惠质的人物,因此作者连连用回风舞雪来描写她的楚腰纤细,用春梅绽雪、秋菊被霜来描写她的素、洁。
2、《芙蓉女儿诔》
在书中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诡画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里,宝玉为悼念晴雯,饱含深情地作了一篇文章,名曰《芙蓉女儿诔》,前序后歌,洋洋一千五六百字。而且在书中,曹雪芹又借宝玉之口点评此类文章道:“诔文挽词也须另出己见,自放手眼,亦不可蹈袭前人的套头,填写几字搪塞耳目之文,亦必须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宁使文不足悲有余,万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戚.况且古人多有微词,非自我今作俑也.奈今人全惑于功名二字,尚古之风一洗皆尽,恐不合时宜,于功名有碍之故.我又不希罕那功名,不为世人观阅称赞,何必不远师楚人之《大言》,《招魂》,《离骚》,《九辩》,《枯树》,《问难》,《秋水》,《大人先生传》等法,或杂参单句,或偶成短联,或用实典,或设譬寓,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这既写出了宝玉的为人为文之特色,也是作者胸中块垒。
在文中,宝玉深情写道: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文中用金玉来喻其质贵、用冰雪喻其性洁,给予晴雯非常高的评价。在宝玉所有的丫头中,晴雯无疑是最聪明伶俐也最有反抗精神的一个。作者对其倾注了非常的关切。不仅在第五回介绍十二钗时,在又副册里将她放在首位介绍,又在第七十八回作了这样一篇长文,感情倾向不言而喻。
在庚辰本中,脂评说此文“明是为与阿颦(黛玉)作谶”,作者又安排在芙蓉花丛中出现黛玉的身影,也说明此文也是在暗示黛玉红消香断时无人过问的结局。
(五)以雪喻物诗词
1. 白海棠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这是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蘅芜君(宝钗)咏白海棠的诗句。其中有一雪字。
在第一次结诗社咏白海棠时,众人就不约而同地用了“雪”字,如探春诗中云:“雪为肌骨易销魂”,宝钗诗云:“冰雪招来露砌魂”,宝玉诗云:“七节攒成雪满盆”,湘云和韵:“秋阴捧出何方雪”。众人不约而同地都用了雪字,自然是因为白海棠的白色,但同时也给人一种好景不长、雪易消融的感觉。
众人的诗又多多少少隐了各自或彼此的后话、结局,如宝钗诗中的“洗出胭脂影,招来冰雪魂”,是在暗示其结局:前半句是说丈夫不在,妇女不再修饰容貌,后半句是说她冷落孤寂。而“淡极始知花更艳”,恰是宝钗自己的写照。她表面看似极平淡随和的人,实际骨子里极有心计。黛玉诗中“月窟仙人缝缟袂”,暗示了她的夭亡;宝玉诗中“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暗写了他对宝钗和黛玉的态度。众人诗中皆有雪,各自结局都黯然,其含意更可见一斑。
2.宝玉访妙玉乞红梅诗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木牙谁惜诗肩瘦, 衣上犹沾佛院苔。
宝玉不喜欢做限题、限韵作诗,因此在第五十回去访妙玉乞红梅时要求“让我用自己的韵罢,别限韵了”。这是他性格中不愿受束缚的写照。没了过多的限制,果然写出了好诗,鼓未绝而诗成。应该说,仅从文字来看,这首诗应当是宝玉诗中的佳作了。诗中有句“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用“红雪”、“紫云”的比喻,可谓十分有新意。而此诗也寓含了宝玉的来历与将来的归宿----顽石“入世”而为宝玉、宝玉“离尘”复为顽石。颔联“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既是当时情景的写实,也说明了宝玉后来的出家,并非想修成正果,而只是逃避现实,“蹈于铁槛之外”。
3.柳絮词
书中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宝琴的是《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词中是用香雪来比喻柳絮,新奇有趣。其中离人恨重又是宝琴未来结局的写照。从宝琴个人的风飘残絮、落红遍地的前景,也可以看到四大家族、乃至整个封建贵族阶级的末落境地。
(六)写雪诗句、联句
1.芦雪庵即景联句
“芦雪庵即景争联句”一文,可说是大观园中最热闹、最高潮的文字。
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写了大观园群芳在芦雪庵赏新雪,烤鹿肉,大吃大嚼一番之后,热热闹闹地作出即景联句诗。从“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这次联句中,最活跃的人物是湘云、黛玉和宝琴,联到后面竟不顾联句的规矩,你一句我一句地抢作起来,用湘云自己的话讲:“我也不是作诗,竟是抢命呢”。显得十分有趣。
芦雪庵联句是大观园中的盛事之一。这首联句诗同书中其它诗词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充满了富贵享乐的意味,绝少颓丧凄凉的情调。其中还有若干“歌功颂圣”的句子,如“年稔府粮饶”、“瑞释九重焦”、“凭诗祝舜尧”之类,这一方面是作者为避开“伤时骂世”的嫌疑,作的“称功颂德”的表面文章,另一方面,写这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渲染“极盛”,也是为了反衬将来的“极衰”,此节正是大观园盛世的高潮,而后愈走愈低,直至末落了。
2.中秋夜凹晶馆即景联句
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时虽中秋,但贾府已没了先前的繁华景象,一步比一步衰落了。众人“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
在这种情形下,自然也没人在起社做诗。而作者偏又安排黛玉和湘云这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乡”的寄人篱下之人来联诗排遣寂寞。
二人在联句之初虽然还有一些看似歌舞升平的文字,如“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 匝地管弦繁”、“良夜景暄暄”等语。但正如作者通过湘云之口所说“只是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后面才表露了作者本回文字的本意:
黛玉道:“这可以入上你我了。”因联道: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湘云说道:“是时侯了。”乃联道: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黛玉说道:“这时侯可知一步难似一步了。”因联道:空剩雪霜痕。
酒尽、更残,湘云说的“是时候了”,并不完全说的是联诗的渐入佳景的时候,也是曹雪芹在说是贾府衰败的时候了。同样,黛玉说“这时侯可知一步难似一步了”,也绝非仅说联诗的难,而是作者在说贾府的境遇一步难似一步了。“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说的当然是贾府最后的结局。联句最后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也正是湘、黛二人的归宿的写照。
3.赋得红梅花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第五十回,作者安排新来乍到的宝琴等人作诗咏《红梅花》。其中岫烟诗中有“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风雪中”的句子,也是她个人的写照,作者曾借凤姐口中道出她“家贫命苦”、“却是温厚可疼的人”。而宝琴的诗无疑是三人中最好的。想来雪芹的本意也是让岫烟与李纹来陪衬宝琴的。宝琴诗中有云“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尾联更道“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应该是宝琴的自画像。
宝琴是直至每四十九回才出现的人物,又不在十二钗的正册之中。因此似乎新红学的诸家对其不甚重视。而曹雪芹对宝琴这一人物是倾注了不少心血和笔墨的。
“宝玉忙忙来至怡红院中,向袭人、麝月、晴雯等笑道:‘你们还不快看人去!谁知宝姐姐的亲哥哥是那个样子,他这叔伯兄弟形容举止另是一样了。倒像是宝姐姐的同胞兄弟似的!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探春道:‘果然的话。据我看,连他姐姐这些人总不及他。’”
在“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回中,曹雪芹又安排了一个特定的美丽环境,让这位冰清玉洁的绝代佳人塑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至美的意境:
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样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这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双艳画’”。
而且,这样一个美人,还见多识广、文采出众,不仅介绍了真真国女儿的诗(那真真国的女儿,活脱就是宝琴自己的写照),还做了十首令众位冰雪聪明的姐妹也猜不出的怀古诗谜。
著名作家、红学家二月河先生曾在《流水空山有落霞——试析薛宝琴》一文中对宝琴做了十分详尽的分析,二月河认为:“如果我没有拆错,宝琴即当是宝玉、宝钗、黛玉、湘云诸美的合影,集中了他们的美于一身,当然也就美于其中的任意一人。既是‘二玉之今’,我们就不必问她在前四十八回的毫无影响了。她是一个虚写的‘画中人’,几乎处处都可以看到曹雪芹的这个意图。曹雪芹写薛宝琴,用的正是‘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法子,和我们开了一个不小的高级玩笑。”
4.四时即事诗之《冬夜即事诗》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鸘(jishuang)衾睡未成。松影一庭唯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即时烹。
这是第二十三回中,“富贵闲人”贾宝玉写的四时即事诗中的一首。四时即事,无非风花雪月、诗酒棋茶,是其优闲生活的体现。这是宝玉尚未领略到“悲凉之雾,遍被华林”(鲁迅语)时的诗文。
诗中“梨花满地”是以梨花喻雪,而“扫将新雪即时烹”,如前文所述,雪水烹茶确为茶之一道所肯定,也是曹雪芹的钟爱。
三、 雪在《红楼梦》结构中的意义
对于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作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在谋篇构局上花费了巨大心血,用了五回文字作为开头。而雪这个意象更是贯穿全书始终的。
(一)开端:菱花空对雪澌澌
《红楼梦》一开头,就写了甄士隐和乐甜美的小家庭破败的惨剧,脂砚斋批语称之为“小荣枯”。这是对整个贾府的大荣枯的缩影,而英莲的命运也就是大观园中众女儿命运的缩影。甄士隐的出家也是对后文贾宝玉出家的一种暗示。同时,这场小荣枯也是曹家当年在金陵被抄的真事的写照,而后在北京的繁荣,应该是曹家劫后余生、回光返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后繁荣时期了。是有深意的,它是全部《红楼梦》描写的贾家大荣枯的一个缩影。
当癞和尚让士隐把女儿舍给他,士隐不理睬,他就念了四句诗:
娇生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是对英莲命运的预言:英莲后来改叫香菱,菱花本应在夏日开花,却偏遇大雪澌澌,喻生不逢时,遇又非偶,有命无运,饱经摧残的结局。(“雪澌澌”也暗指后来薛蟠纳香菱为妾。)
脂批在“好防佳节元宵后”一句旁云:“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这一条透露了曹家真事,孙逊在《红楼梦脂批初探》中指出,曹家被抄,是在雍正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由皇上新谕着江南总督范时绎去查封的,算来时间正是在元宵前夕。而脂砚斋当然是知者,这也是一种“将真事隐去”的手法。这一首小诗,也将整部《红楼梦》的基调定了下来:悲凉。
(二)发展: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在书中第四回出现的护官符,通过门子的口,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权势、富贵道了出来。“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这里的雪主要指薛家,但同样将四大家族的权势熏天表现得淋漓尽致。
《红楼梦》以四大家族(主要是贾家)的兴衰作为全书的中心线索,而护官符刚好暗示了这一情节结构。在靖藏本的《石头记》中有这样一条脂批:“四家皆为下半部伏根”,蔡义江先生据此推断:上半部是写四家的一荣皆荣,而下半部应该写因事败,相互株连获罪而一损皆损。那么,这篇护官符也就是全书结构的纲领。
(三)高潮:芦雪庵即景争联句
如前文所述,此回文字是全书贾府盛况空前的赏心乐事。却也是由盛转衰的高潮。作者写这样的乐事,正是为了衬托后面更大的悲哀。
(四)结局: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是第五回《红楼梦》曲子词中最后一首《食尽鸟投林》的最后一句。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也是作者曹雪芹为本书既定的悲剧大结局:贾府终究一败涂地、子孙流散。而续书中,也安排了这样一副场景:
“那天乍寒下雪,泊在一个清静去处。贾政打发众人上岸投帖辞谢朋友,总说即刻开船,都不敢劳动。船中只留一个小厮伺候,自己在船中写家书,先要打发人起旱到家。写到宝玉的事,便停笔。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
贾政发现是宝玉,“那人只不言语,似喜似悲”,而后随一僧一道而去,“贾政还欲前走,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
应该说,续作者还是从这首《食尽鸟投林》的曲中领悟到了曹雪芹对结局的安排,也描写了这么一副雪景来应和前文,但总体上的兰桂齐芳、家道复起是无论如何也与曹雪芹本意不相符的了。正如鲁迅所说:“人和人之差,有时比类人猿和原人之差还远。我们将《红楼梦》的续作者与原作者一比较,就会承认这话大概是确实的。”(《坟·论睁了眼看》)
结论:
综上所述,雪成为《红楼梦》贯穿全书的一种意象。全书以“菱花空对雪澌澌”的悲剧气氛开始,暗示以贾府为首的四大家族的富贵荣华都如冰雪一样,并不长久,难免遇火即化。即使后来写到贾家烈火烹油、穿花著锦的富贵荣华时,也常常透出一种悲凉的雪的气息,直至最终“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